


中国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,所在,中国国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,有很多领域值得我们学习研究。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包括诗、书、礼、乐、易、春秋等多个方面。以下是藏书馆APP整理的一些适合国学入门的书籍:
一、《大学》
《大学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最早出现于《礼记》中。其原文为:
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
在《大学》中把“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”作为修身的最终目标。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古训。《大学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主要阐述了大学之道,提出“止于至善”的思想。作为儒家经典著作,《大学》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,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、教育理论的重要资料。
二、《论语》
《论语》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,是儒家的经典之一。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,有“半部《论语》治天下”之说。它所体现的儒家思想与哲学、伦理、教育、政治等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三、《孟子》
《孟子》又名《孟子列传》,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著作。《孟子》是儒家经典之一,与《论语》《中庸》合称为“四书”。
《孟子》一书,集孔子、荀子学说之大成,因其最早刊行于宋末,故又称《孟文学》,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。在文学史上与《诗经》、“赋、比、兴”手法相融合,开创了一种新的散文体式——“儒家散文”。
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文学非常有帮助。比如《孟子》中的一些文章,尤其是关于人性善恶论的一些思想和观点,在今天看来也很有道理。比如“人性本善”,“性本善”与“性本恶”的争论,给我们今天如何看待人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。
四、《中庸》
孔子曾言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‘思无邪’”。所谓“思无邪”就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《中庸》正是儒家在其思想中所重视的一本书。
全书共三卷,包括《博学之》《主仁》《素问》三篇,重点讨论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。其中,孔子特别重视中庸之道,主张“君子之道”应保持内心的平衡和中庸,它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五、《近思录》
《近思录》这是南宋朱熹在晚年的时候写的一部书,主要是用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和孙子,其思想和方法在明代甚至到了清朝都有一定的影响。
六、《传习录》
《传习录》,是明代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文学家王阳明的主要思想,由其弟子辑录而成。全文收录于《传习录》,由明代高攀龙于弘治八年(1495年)编定。全书共十卷,前五卷为语录,后五卷为文。包括七篇:《答顾东桥书》《与王仲敏》《与朱伯昆书》《与郭子厚》《与李弘高》《与王守仁书》;附录一篇:《答刘宗周书》;另外还有书信一封。内容主要包括:“四书”、“五经”中圣学的论述和格物穷理之说。
以上就是关于“书单|国学入门书单”的相关内容介绍,如果想了解更多电子书,以及阅读正版电子书,那么藏书馆APP将会是不错的选择。跟国内多家正规出版社合作,拥有上百万本书,丰富的类目资源,让读书爱好者可以读到自己喜欢的书。